最近身边有很多朋友都说起“隔代育儿”的问题,其中共鸣最大的就是“孩子如果老人带得多,会变得跟妈妈不亲”。
这一部分妈妈认为:孩子跟老人更亲近,就是因为老人事事顺着孩子。但真的是这样吗?
图源网络 侵删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1.孩子为什么会跟老人更亲近?
2.隔代育儿的烦恼是因为陷入了哪些亲子关系的误区?
3.我们如何跟孩子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PART 01
孩子为什么会有更亲老人的表现
发展心理学家玛莉·安斯沃斯(Mary Ainsworth)跟其同事为了测试婴儿与母亲的关系,专门设置了一个陌生情境实验(stranger situation)。
这个实验主要是将一名婴儿带到一个不熟悉的摆满玩具的房间里,然后观察:
1.当母亲在身边时孩子对环境的探索情况;
2.当陌生人进来,母亲离开时孩子的反应;
3.当母亲重新回到房间时,孩子的反应。
最后玛莉·安斯沃斯将这些幼儿的不同反应归类为:
安全型依恋:母亲离开时会难过,母亲回来时会去接近和感到快乐;
回避型依恋:母亲在时不会关注母亲,母亲离开时也没情绪变化,母亲再次回来也不会去寻找母亲;
拒绝型依恋:母亲离开时会大哭,母亲回来会生气会推打妈妈;
紊乱型依恋:妈妈在时也会不安,妈妈不在了会找妈妈,妈妈回来了会跑开或突然哭泣。
图源网络 侵删
简单理解就是,幼儿对外的探索离不开内在安全感的建立,如果妈妈不能给予幼儿安全感,那么孩子就只能通过其它的方面来获取安全感。
所以“更亲老人”的孩子,只不过是“不安全依恋”下对安全感的自我选择。
PART 02
亲子关系的误区
误区一:对孩子付出了就应该跟父母亲
— —不,安全感才是亲子关系远近的关键
我们要获取孩子的亲近,最关键的要让孩子对我们产生安全感,不然任何的付出都是白费。
误区二:小时候陪得少,才会不亲父母
— —不,比起数量,亲子关系更看重陪伴的质量
陪伴时间多的家庭,只是有更多的机会获得高质量的亲子关系,陪伴少的家庭不代表亲子关系就一定很差。陪伴少的家庭就更需要珍惜陪伴的每一分钟,更有技巧地做亲子陪伴。
PART 03
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1、EPC法则,让孩子喜欢上你
先共情(empathy)
后给建议(proposal)
目标要一致(congruence)
具体来说,就是面对孩子的行为,我们应该先给到共情,然后再给孩子建议,让孩子感受到一致的目标。给足孩子信任,孩子自然就会有安全感。
2、爱屋及乌,让孩子学会更宽广的爱
如果我们因为孩子亲近老人,就对老人有排斥,那么孩子也将学习到这种狭隘的关爱。
所以不妨爱屋及乌地去对待孩子亲近的老人,让孩子学习我们和老人之间的相处方式。
图源网络 侵删
总之,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个环境,也是孕育孩子心智的开始,家人间的相处方式,也是孩子在环境中获得安全感的依据。
孩子的一生会亲近很多人,但内在的安全感却会影响他爱一个人的方式。
所以不要去纠结孩子亲近谁,只要他爱他的家人,你也爱他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