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服务经验 孵化众多品牌
1对1 OEM定制服务+极具自动化产能+可靠的质量管控体系
All the services you need are here, Get lt.
孩子总是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家长该如何理智地看待和处理呢?
发布时间:2023-08-18

大部分家长对下面这个场景应该不会感到陌生:


带着孩子在餐厅吃饭的时候,他根本无法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也不肯好好吃饭。


这也就算了,孩子还动不动就大吵大闹,真的是让家长头疼啊!


其实孩子闹不只是在餐厅,也会在商场、高铁、游乐园等公共场合。


这对家长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不仅要忍受孩子的“无理取闹”,还要向围观的人群表示歉意。


记得著名主持人孟非在几年前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乘坐高铁的他被熊孩子“骚扰”到愤怒,之后,他发布一条微博动态,希望中国高铁可以开设“熊孩子”和其父母的专用车厢:


图片


其实这么说未免太过于极端了。


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的时候,家长肯定用尽了各种办法,但最后不仅哄不好,还要遭到别人的“投诉”。


事实上,孩子总是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是有原因的,如果家长没有了解清楚孩子的心理动机,那么再理智的方法都无济于事。


下面,就让叫叫妈妈带你走进“熊孩子”的内心,了解他大吵大闹背后的心理动机吧!


图片


之前我们说过,幼儿期的孩子处于全能自恋的阶段,自我意识非常强,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少能考虑到周围人的感受。


除此之外,幼儿期的孩子还有一个明显的心理特征——即时满足。


现在请各位家长回想一个画面:


当孩子想要某件东西,或者需要家长做些什么的时候,如果家长没有第一时间回应他,他的表现是什么?


其实,在多数家庭中,如果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孩子通常会大哭大闹,尤其是在公共场合。


因为当家长带着孩子在公共场合活动的时候,很难及时回应他的需求,比如一家人在餐厅吃饭的时候,孩子非常想要去游乐区玩,可这时家长刚刚喂饱孩子,正准备就餐,于是只好跟孩子商量:等爸爸/妈妈吃完饭就陪你去玩好吗?


通常情况下,没有太“通情达理”的孩子,所以上基本每个孩子都是不乐意的,然后他便通过哭闹的方式来达到让家长带他去游乐区玩的目的。


图片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法用语言说服家长,所以只好通过哭闹这种容易引起家长注意的方式来跟家长“协商”。


有的家长会问:那假如锻炼孩子学会延迟满足的话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实际上,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但是幼儿期的孩子天性便是如此,想要锻炼他延迟满足的能力,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带孩子一起进行延迟满足的训练,让他先慢慢接受“在我有需要的时候家长不可能立马回应我”的这个事实。


图片


首先,我们从情绪层面上来探讨。


我们都知道,无法被及时满足的孩子会产生负面情绪,因为无法控制情绪,所以孩子就像“定时炸弹”,随时随地会爆发。


那么这就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合理宣泄情绪,让他领悟到哭闹不仅不会帮助宣泄情绪,反而会让自己更难过。


所以,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两种习惯——写日记和表达情绪。


1、写日记


很多家长尝试过让孩子把内心的不满、难过和愤怒写在日记本上,效果非常显著。


能够将自己的负面情绪通过书面语言记录下来的孩子,通常很快便能走出情绪的漩涡,并且在下一次发生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时,及时调整。


而且日记对孩子来说是隐私的,这就意味着日记本是一个非常安全的树洞,能够让他更加真实地释放情绪。


当然,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写日记显然行不通,但是画画也有一样的效果。


图片


2、表达情绪


在孩子小的时候,他所掌握的词汇量少,组织语言能力差,所以很难准确地表达个人情绪。


家长可以教孩子简单的“情绪暗号”,教孩子用他已经掌握的词汇,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尽可能对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做出回应,而并不仅仅是对具体的某件事情,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家长的关注。


当孩子能够表达情绪,并且得到家长回应时,他的情绪便会从峰值慢慢下降。


图片


虽说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家长有耐心帮助孩子宣泄情绪,但是当孩子哭闹起来就措手不及了。


下面,叫叫妈妈再给各位家长几个关于孩子“情绪急救”的小建议。


1、将孩子带到安静的地方,静静等待他停止吵闹。


很多孩子发起脾气来,完全不顾家长的面子,旁观者越多,他就越闹。


家长要清楚,孩子之所以这样,其实是想借助外界的“力量”来帮自己达成目的。


所以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将孩子带到相对安静的地方,然后不要急着去哄他,或者训斥他。


等孩子发现关注他的人少了之后,情绪也就容易平稳下来了。


但是这里一定要注意,不要过于冷落孩子,不然他会因负面情绪得不到回应而做出极端行为。


静静地陪伴,好过一切言语。


图片


2、当孩子稍微冷静下来,情绪得到缓解后,家长可以试着与他沟通。


叫叫妈妈听说过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负面情绪时的处理方式,通常都是哄和训斥,其实这从心理层面上来说,都是一种压抑孩子情绪的表现。


所以在第一个方法奏效后,也就是孩子冷静下来的时候,家长要用情感与他沟通。


所谓的情感沟通,就是表明家长的关注。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知道你现在是不开心的,我能够理解,因为大人也有不开心的时候,所以现在你冷静下来了,我们一起去解决这个问题好吗?你可以跟爸爸/妈妈说说你为什么不开心吗?”


通常,家长这么问的时候孩子是会说出来的,比如他会埋怨家长只顾着看手机,忽略了自己。


但是如果孩子无法说出口,很有可能是害怕家长的指责。


所以家长可以继续耐心地引导,让孩子不要产生恐惧心理。


当然了,具体的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