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是每一个妈妈都会遇到的问题。特别是遇到一些宝宝动不动就哭上半个小时,越哄哭的越厉害。
很多家长一听到孩子哭闹,就会本能地紧张、心跳加速,立即进入「灭火模式」,恨不得立刻把娃哄好。
但家长们忽略的是,孩子哭闹其实恰好是培养情商的关键时机。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和情绪相处的能力。
一、孩子为什么会哭?
有一句俗话这么说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可见,哭是孩子的一种本能情绪的表达方式。刚出生的时候,孩子会因为饿了热了哭,会因为害怕哭。长大一点过后,需要帮助的时候会哭,想得到回应的时候也会哭,不如意的时候会哭,愤怒的时候会哭等等。
总之,哭,就是孩子的语言,即便是在他们学会说话后,哭,也依旧是宝宝表达情绪的方式。
但是,在宝宝不能诉之于言语的时候,哭,是唯一的语言,是他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就斩断这个桥梁的话,我们,还怎么和孩子沟通呢?
比如一个很常见的场景,孩子摔了一跤,疼的哭起来了,妈妈一把就抱起来:”宝宝乖,不疼哈,不哭不哭“孩子不哭了,我们的任务也完成了。
那么你们知道不让孩子哭,其实是在解决自己的焦虑,而不是接纳尊重孩子的感受吗?
孩子止住哭声了,可是他的认知却在扭曲,他并不知道自己的情绪是正常反应,甚至会迁怒于别的事物,并不懂得尊重客观问题,最重要的是孩子永远也学不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二、让孩子学会接受失败沮丧
我们总会说现在的孩子抗压能力差,一点事情不顺心就哭天抢地的,而这些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与小时候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的态度有关。
孩子的之所以哭闹,是因为有负面情绪,这个时候劝孩子「别哭了」「别发脾气」,十有八九是没用的。
作为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想在公园玩的时候,听到妈妈说要回家了,就是会伤心,想穿红裙子却发现今天要洗穿不了了,就是会难过。
这些情绪都是孩子最正常、最本能的反应,释放出来就好了。想要堵住它就像在海岸边放上礁石,只能让浪花更大(情绪更激烈)。
如果一味制止孩子哭, 孩子还会认为爸妈不关心自己,不爱自己。
孩子的情绪长久的得不到正确的释放,脾气越来越急,凡事都需要立即满足,否则就大发脾气。
面对孩子的哭闹,要认同孩子的负面情绪,只有经历负面情绪,孩子才能学会情绪管理,这就好比只有跳到水里才能学会游泳。还给孩子哭泣的权利,真的很重要。
三、哭,是孩子正常情绪的表达
要想让孩子别动不动就哭,那么当孩子哭的时候,理解他,比不允许哭重要的多。
1、尝试着去理解他的情绪,并给予他宣泄情绪的时间
我们都知道,有时候自己遇到不高兴的事情了,即便道理都懂,可依旧会闷闷不乐。因为我们的情绪得不到理解,得不到宣泄。
而孩子呢,给予他时间和机会去面对自己的情绪,无论是难过,悲伤,痛苦,沮丧,失望,愤怒,不要擅自去评价孩子的情绪,他想哭就哭好了,我们静静地陪着他,让他知道是可以发泄自己情绪的。其他的,我们都可以等孩子哭完了再沟通。
2、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慢慢平静下来
孩子哭都是由强到弱的,每一个孩子不一样,我们抓住不同的时机介入很重要。宝宝小时候哭的厉害的时候,会抽泣的很难受,当他因为身体不舒服而歇一下的时候,我会假借别的事情:“来,我们擦一下鼻涕好不好”。因为宝宝爱干净,有鼻涕总是会不舒服,擦鼻涕的时候很配合,而在擦鼻涕的时候也没法大哭了。
这些小技巧肯定是因人而异,家长在介入的时候还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且在这一步的时候,一定是要观察好孩子的那阵情绪已经过去了,在趋于平静。我们的介入只是帮助他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3、等孩子哭完,再去了解事情的缘由
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你怎么了?可以跟妈妈说说你为什么哭吗?哭完了你是不是会舒服一些?那后来呢?怎么不哭了?
等等,和孩子一起回顾事情的经过,这个过程是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绪都是正常反应,可以告诉爸爸妈妈,我们理解他的感受。而他自己也学会了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应该怎样解决。
四、不要被孩子的哭闹要挟,学会共情
有的时候,我们通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孩子会以哭的方式来达到一些目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清楚的引导孩子知道:你可以把哭当做情绪宣泄的方式,但是不能当作解决问题的手段。
比如他想要玩具,得不到而大哭大闹,我们可以平静后来沟通,告诉他可以给他玩具的原因,或者告诉他不能给玩具的原因,绝不能怕了孩子的哭声就为此妥协。
要让孩子明白我们接纳你的情绪,但是不会被你的哭闹而要挟。
共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一句简单的“我知道你很难过(疼),妈妈陪着你”就了事的。
而是真正的去尊重孩子,引导孩子,与孩子共情去感知他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他成长的机会,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信孩子,当他得到了足够的理解,关注,尊重后,不会再动不动就哭闹不休了。哭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们始终会温柔而坚定的陪伴他:有些疼痛是避免不了的,但是,我们可以一起来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