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后,七大姑八大婆纷纷来瞧,看到宝宝的样子都被萌化了:“实在太可爱了,还会稍稍歪头卖萌耶!”结果1周过去了,2周过去了,宝宝的头一直偏向一边,渐渐地,宝宝头型偏向了一边,抬头也只向着一边,脖子很硬,还能摸到硬块!
一旦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家长们就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这种症状很有可能就是小儿斜颈,最为常见的就是先天性斜颈,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什么是先天性斜颈?
斜颈是由于一侧颈部肌肉发生挛缩或颈椎发育畸形导致患者头部向一侧歪斜的疾病,婴幼儿斜颈又叫小儿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子”。
先天性肌性斜颈顾名思义:就是在宝宝出生之前或者在预产期的时候就已经给宝宝带来的损伤。
正常宝宝产生肌肉性斜颈的原因:
产前原因
* 胎位不正、脐带绕颈,影响了一侧胸锁乳突肌的血液供应,引起缺血性改变所致;
* 羊水异常;
* 孕妈怀孕时,宝宝在肚子里的胎动很少,头总是蜷在一个位置,全身姿势基本不变。
分娩中的产伤
* 在分娩的过程中胎位不正或者难产,用力拽的时候拉伤一侧肌肉;
产后的调理不当
* 新手妈妈的喂奶姿势,抱宝宝的姿势不注意,或者过早使用枕头而造成的,月子里也是小儿容易产生斜颈的关键时期。
如果孩子生下来就存在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状况,并且由于家人的疏忽,并没有及时矫正,就会导致宝宝在今后的生活中出现耳位前移、眼眶变大、斜头畸形的现象。
并且还会出现面部不对称的情况,而且也会影响牙齿的形状,影响宝宝的外貌。更严重的情况还会对孩子的五官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斜颈?
先天性肌性斜颈可以根据宝宝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等情况,然而大部分的斜颈都和胸锁乳突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轻度:只是姿势上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宝宝喜欢偏向某一边,颈部没有出现任何的包块状况,经常做转头的动作,而且把头偏向另一侧是没有问题的。
中度:能够摸到宝宝的一侧胸锁乳突肌是非常紧绷的状态,但是却没有明显凸起的包块。具体表现是,宝宝会在转头的时候,觉得颈部运动受到了限制,而且宝宝在转到不舒服的位置的时候,会觉得十分的疼痛难忍,哭闹不止。
重度:如果在宝宝的胸锁乳突肌上有质地非常硬、界限非常明显的包块,并且宝宝在转动脖子的时候,运动十分的受限,会非常不舒服出现疼痛难忍的现象,这就已经是重度先天性肌性斜颈了。
如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
如果宝宝出现这样的情况,建议去看医生。
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通过改变姿势和体位,控制环境因素,颈部被动伸展和促进主动运动等方法来治疗。
❶改变抱孩子的姿势,宝宝的头往哪里偏,就用另一侧的手去抱宝宝;
❷让宝宝趴着练抬头,宝宝在趴着的时候头会自然地竖起来,从而可以起到拉伸脖子两侧的肌肉的作用,进而也可以拉伸宝宝的胸锁乳突肌;
❸在患侧放一些宝宝喜欢的玩具等,促使他转头或者进行一些被动拉伸来纠正斜颈。
对于较大的宝宝,可能需要扶正训练。在医生治疗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学会基本按摩手法,可以在不影响孩子睡眠、进食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给他们做按摩。
大多数的宝宝的斜颈情况在1岁前都能通过物理疗法来纠正治愈。所以家长如果在生活中,一旦发现了自己的宝宝出现了异常的情况,就一定要到儿童医院,及时进行咨询就医。
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大意,而让孩子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早点发现就能早点治疗,就可以让自己的宝宝少受病痛的折磨,健健康康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