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容易忽略孩子的一些坏习惯,比如说谎、动手打人等行为。
就算发现孩子做出了某些不端正的行为,我们大部分家长也只是口头批评,并不会太重视这些小问题。
事实上,虽然孩子的某些行为看似不起眼,但是如果不及时纠正的话,小错误也会变成大问题。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出现下面3种行为,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
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撒谎那是聪明的表现。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孩子撒谎有很多原因,比如犯错误的时候不敢告诉家长,所以想尽办法隐瞒自己的错误。再或者,孩子无意间的撒谎行为让他尝到了甜头,比如无意间得到了家长的夸奖和认可。有一位妈妈平时对孩子的教育很严格,每次考试都要求孩子的成绩不能低于90分。有一次,孩子的数学没考好,只考了80分,为了躲避妈妈的训斥,他偷偷地改了成绩。妈妈看到孩子的成绩感到很欣慰,不仅夸奖了他,还给他买了最爱的玩具。于是,孩子的撒谎行为被妈妈无意间“激励”了。后来,孩子撒谎的次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改正。所以,在家长第一次发现孩子撒谎的时候就应该及时纠正他的行为。在我们发现孩子撒谎的时候,一定要先告诉他这个行为是不对的,但家长要注意这时候千万不要急着惩罚他,因为惩罚可能会有反作用。我们可以试着探索孩子撒谎的目的是什么,比如很多孩子撒谎是为了逃避责任和惩罚,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让孩子清楚,这么做是不会达到目的的。同时,我们可以用奖励的方式帮助孩子纠正撒谎的行为,比如我们可以奖励孩子他最喜欢吃的零食,然后再引导他做出诚实的行为。关于孩子动手打人这件事,在很多爷爷奶奶看来是无需过多关注的行为,甚至是需要鼓励的。她的宝宝从小就喜欢动手打人,尤其是当他不开心的时候,他就喜欢扯妈妈的头发,或者打奶奶的脸。妈妈觉得从小就应该教育他不许打人,可奶奶每次都会笑着对孩子说:“宝宝气力好大哦!”这是一件可能在每个家庭发生过的事情,虽然看似不严重,但是时间久了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因为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弱,所以他不知道打人是不对的。但是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要警惕孩子的打人动机。打人是一种攻击性的行为,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是内心的不满、愤怒或者其他负面情绪。一旦孩子养成了打人的习惯,那么将来只会变本加厉。所以当孩子动手打人的时候,不管他出于什么原因,都要及时制止,并且告诉他这种行为会伤害到爸爸妈妈或者其他人。然后,我们需要与孩子沟通,然后了解他打人背后的原因。比如孩子打人是因为负面情绪,那么我们就要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宣泄情绪的方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对“强大”和“弱小”就有了模糊的概念,比如很多孩子会在幼儿园里故意抢比自己矮小的同学的玩具。但是往往很多家长容易忽视这种行为,并且认为是孩子不懂事,长大了就好了。恰恰因为孩子不懂事,我们才要警惕他们把这种欺负弱小的行为当作乐趣,然后避免这种行为发展成恶性循环。我们要知道,很多低龄段的孩子总是喜欢欺负弱小其实是无意识的,因为他们刚刚建立起自我意识,并且缺乏同理心,所以无法顾及别人的感受。一旦孩子感到有人要“侵占”自己的边界,那么他便会用攻击别人的方式来捍卫自己。这时候,家长要及时干预并且引导。首先,我们要告诉孩子这么做是不对的,然后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宝宝,如果刚刚是那个小朋友动手打了你,你会觉得难过吗?会想要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