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默默
本文首发于果壳童学馆(guokr_kid),经授权转载
给孩子培养安全意识这个事,大家都知道很重要,但具体要如何教给孩子,让孩子充分理解并接受,很多家长还是摸不着头脑。
今天我来分享一个妈妈的具体实操案例,希望能让大家有所参考。如果你有其他的好方法,也欢迎留言区讨论哦~
暑期到,孩子们又进入了放风季。可越是这样轻松的时刻,让人提心吊胆的事越容易发生。
前脚有8个孩子玩水溺亡的消息,后脚就来了3个孩子爬天台的视频。每个消息和视频都看得人触目惊心。
很多家长开始纷纷挠头疑惑,平日里口头安全教育没少做,可说了也好像被当成耳旁风。管得了自己,防不了别人,到底该如何给孩子,尤其是学龄前的娃培养安全意识呢?
这是一篇培养孩子安全意识的实战帖,用真实案例跟大家分享帮孩子树立安全意识的方法。
想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首先家长必须自己先有安全意识!
在家长眼中,闯红灯、逆行等都不叫事儿,那么就很难培养出有安全意识的孩子!而且,如果在这些小事上不重视,极有可能带来血的教训。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孩子的安全意识培养需要:不断地言传身教、预演、案例展示+复盘,尤其是复盘这一点特别重要!
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些真实案例供大家参考:
先说下5月我经历的两次娃走丢事件,让我提心吊胆了好一阵子。但也是这两件事让我意识到“不断地言传身教”颇有成效,比我预期的要好很多!
事件一 :姥爷带娃,娃走丢
5月初的时候,姥爷每天会带娃下楼溜溜。因为疫情逐渐缓解,就没有特别在意孩子的活动范围。
某日,姥爷正在健身器处活动胳膊,娃就开始自己探路。姥爷知道娃爱跑,特意留了个心眼。怎知娃越跑远越远,一拐弯就看不见人影了。
姥爷心想:“小样,知道我跟不上你还故意跟我玩躲猫猫!”结果,爷孙俩互相玩起了游戏。姥爷也藏到了另一边的墙后面,在暗处观察,等待娃的出现。
娃绕一圈跑回原处后,四处找不到姥爷,竟然径直跑去找旁边散步的奶奶求助,让人帮寻找姥爷。
回家后,姥爷给我讲了事件的整个过程。这是娃第一次在外面,因为找不到家人而主动向外人求助。我仔细询问了他跟陌生奶奶求助的过程——
我:“你找不到姥爷,是怎么跟那个奶奶说的?”
娃:“我就说,奶奶,我找不到姥爷了,你能帮我找一下吗?”
我:“那这位奶奶是怎么说的?”
娃:“她问,你姥爷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然后说,我们边走边找吧!”
我:“然后呢?奶奶还说什么了吗?”
娃:“没有,就说了这个。然后走了几步姥爷就出来了。”
以上就是娃求助的过程,不要以为这样就结束了,一定要抓住这个加强培养孩子安全意识的绝好机会!
我是这样处理的,供参考:
首先,给娃一个大大的拥抱!
其次,鼓励孩子做得好,尤其在找不到姥爷后,知道去求助,这一点!
最后,话风一转,开始复盘!这也是最重要的!
确认情绪-安抚说教
我:“你今天找不见姥爷的时候担心了吗?害怕了吗?”
娃:“我才不害怕呢!”(有点故意逞强)
我:“好,你不害怕就好。但是你害怕了也是很正常的。但要记得,害怕了也要赶紧想办法。今天的情况还是有点危险的,以后出去记得要跟紧大人,不能让自己离开家人的视线。”
复盘,预设各种情境
我:“你来想想,如果再遇到一次这样的情况,除了找路边散步的奶奶,还能想出什么办法?”
娃:“找警察。”
我:“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咱们院子里有警察吗?马路上也很少能见到警察。”
娃:“找门口保安叔叔!”
我:“找保安叔叔是一个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确认各种细节,进行预演
娃:“打电话!”
我:“给谁打电话?打多少?没有手机,怎么打电话?”
娃:“我可以借别人的手机给妈妈打电话!”1XXX…..
我:“太好了!自己没有手机的时候,借别人手机打电话是很好的方法,而且你把妈妈的手机号记得很清楚!”
我:“但是,你跟别人借手机应该怎么说?”
娃:“阿姨,我找不到妈妈了,能借你的手机给我妈妈打个电话吗?”
我:“太好了,记得说完这句话要跟对方说,‘谢谢’,如果你还记得的话。”
我:“如果对方说,别打电话了,你住在哪里,我送你过去,你会跟对方走吗?”
娃:“不会,我要等妈妈来找我。”
我:“非常好!记住,你不能跟陌生人走,说自己是警察的人也不可以。”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孩子,如果借一个人的手机,他不同意,可以再找另一个人求助。”
以上就是我的复盘过程。
事件二 :自己带娃,娃被跟丢
我们小区比较大,树多,还有假山喷泉,有时候孩子藏在某处不容易被发现。
5月中旬的时候,我带孩子在院里放风,遇到一个7岁的小朋友后,他们就一起到处跑。
一时没跟上,我就看不到娃跑哪去了。喊名字,也没回应,很紧张。绕着小区楼下转两圈,也没找到娃。
正着急的时候,我的手机然响了。一看是个陌生的号,赶紧接听。
电话那头是娃的声音,听上去有点怯怯的——
娃:“妈妈,你在哪?”
我:“我就在小区里,你在哪?”
娃:“我,我在中心广场!”娃说话的语气里带着一点点哽咽。
我:“哪个中心广场?说清楚。旁边有什么?你前方能看到什么?都告诉我!” 我当时也没好气,要孩子表达清楚具体位置。
娃:“就在柿子树这里”
我:“好的我知道了!你站在原地,我马上过来!”
其实我和他当时的距离就不到20米,只是被一片树丛挡住了。
穿过树丛,我就看到了娃。 小小的人儿手里拿着个手机,戴着口罩的小脸不太好看,眼睛有一点点红。旁边站着位大叔,正在锻炼身体。
娃借了大叔的手机,打电话给我。跟大叔道谢后,我就拉着娃回家。有了上次跟丢姥爷的经历,娃表现的比上次要成熟些。
回家下,我是这样处理的:回家后第一时间表扬+安抚,然后复盘!
我:“这次走丢你害怕吗?妈妈看你眼睛有点红,哭了吗?”
娃:“就一点点…没哭。“(没哭到是真的,但确实紧张了,回到家里还装坚强)
我:“还好,我其实就跟在你后面,但也把妈妈吓到了!喊了你好几次不听也不等我,光顾着疯跑!”
娃:“妈妈对不起,下次我会注意的。”(这次真的意识到自己做的不好了)
我:“这次你跟叔叔说借手机,叔叔怎么说的?”
娃:“他问我住哪里,然后要送我回来。”
我:“那你怎么回答的?”
娃:“我说妈妈就在院子里等我。”
我:“宝贝你这次做的很棒!知道找不到妈妈就跟别人借手机,给妈妈打电话。而且,没有因为紧张把妈妈的电话忘掉,这一点非常了不起!你也没有答应让陌生人送自己回家,这样很好!”
接下来,我又跟孩子强调:
“你要记住一件事,以后如果找不到妈妈,周围也没有人可以借手机,除了找人求助,还有一些事,你一定要记得——
1、你找不到妈妈的时候,妈妈也一定非常着急的在找你;
2、妈妈找不到你,不会自己先回家;
3、找不到妈妈不能自己一个人进楼里,也不能自己一个人上电梯;
4、不要自己进单元楼里呆着,可以坐在最外面的门口,最显眼的地方等妈妈;
5、谁叫你去他家都不可以,哪怕是熟悉的小盆友,但是你可以跟他们的家长借电话;
6、妈妈一定会在咱们熟悉的、玩过的几个地方找你。比如你今天去过的滑梯,还有你放自行车的地方;你可以选一个地方,在那里呆着不动,等妈妈。
以上,就是5月里经历的两次险情。内容虽然很啰嗦,但我觉得有必要分享出来,供大家一起讨论下。
以前我只是试想过类似的事,虽然也不停说教,但并不知道孩子有没有掌握。经过这两次试错成本比较低的事件,我觉得成果还不错。
接下来,就具体聊聊,孩子平时的安全教育,从哪些方面着手。
首先 ,根据我自己的心得,绝大部分家长平时带孩子时,都会反复强调“注意安全”。
但这句话太过于笼统,孩子并不清楚到底怎样做,才算是安全。这时,就需要对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举例解说。比如:
骑车时,遇到老人、小孩、孕妇、宠物等要放慢速度或及时闪避;
想要爬高,必须要在家长看护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不能在周围没有人的时候单独尝试;
递剪刀时要把刀的那一面握住,把手柄递给别人;
男孩子玩玩具枪战的时候,枪口不能对着人;
.......
其次 ,一些原则性问题一定要反复强调。比如:
在电梯里不能小便、不能乱按按钮;
商场扶梯处不可以玩耍、顶楼天台处不能上,更不能爬;
在高处时任何东西都不能往下扔;
绝不可以在车库或停车场玩躲猫猫游戏;
......
建议反复强调,是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冒险心非常重,往往在受到鼓励、刺激或者诱导时,很难做出正确判断。有时候,甚至越强调不能做什么,他们越想要去尝试。
当说教不管用的时候,我建议家长们可以选择“适可而止”。在试错成本低、风险可控的范围内让孩子们“吃点苦头”,明白玩火是要附上代价的,不听老人言就要为自己的“冒险”买单。
另外 ,通过绘本给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它们可以很好地帮助家长在家预演、并做内容延伸。
情商系列教育书《长大我最棒》,英文名《Learning to Get Along》,在其中一本名为“Be Careful and Stay Safe”的绘本中,关于孩子在室内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以及在室外走丢的内容就讲得很好,我之前使用的预演练习很多都是参照书里的内容进行的。
我放几张图供大家参考,建议在家演练的时候家长多变化一些内容场景和对话互动。
类似的绘本还有很多,家长们也可以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进行延伸,这对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很有帮助!
最后 ,别让安全教育只停留在口头教育与故事层面。
除了口头举例、照书演练,我还建议家长把平日里发生的一些真实案例,比如新闻或相关视频拿给孩子做“教材参考”,跟孩子一起讨论案例发生的原因,让孩子自己分析为什么案例中的孩子会受伤,哪些做得好,哪些行为是危险的,如何避免等等。
这种跟孩子互动、讨论、分析的方式,能够帮助孩子加深印象,对提高他们自身的安全意识很有帮助。不要担心孩子看了这些会有心理阴影,避开血腥镜头正确引导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