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stop OEM licensing service
20 years of service experience incubating numerous brands
1-on-1 OEM customized service + highly automated production capacity + reliable quality control system
All the services you need are here, Get lt.
“童言无忌”真的好吗?孩子说话没分寸,家长需要重视了!
发布时间:2023-08-18
前段时间,我收到了一位家长的留言,她是这么说的:
“我家孩子今年6岁,活泼外向,喜欢跟人交流,但就是说话没分寸。上周我带他去参加同学聚会,他居然指着我的一位老同学说‘这个阿姨长得好像奥特曼里的怪兽’。当时,我那位老同学脸色非常不好看。虽然老同学没说什么,但是私底下却跟其他同学议论纷纷,说我儿子讲话没教养。”
类似这位家长的情况很多,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有“童言无忌”的时刻。

但是这样真的好吗?



图片
“童言无忌”的背后
藏着我们看不到的3件事

很多家长认为,在孩子小的时候,不管说错什么,顶多算是”童言无忌“,并不需要大惊小怪。

甚至有些家长在孩子说错话后,还乐呵呵地对孩子说:“你好可爱哦!”

事实上,孩子说话没分寸并没有那么简单。

很多家长都经历过类似这样的事情:

在别人的婚礼上,孩子说新娘子太丑了;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有同学尿裤子了,他把这事当笑话告诉其他同学;

带孩子去亲戚家做客,吃饭的时候他说人家做的饭菜难吃......

相信经历过这些的家长,当时真的很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吧!

那么大部分家长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呢?

要么当面数落孩子一顿,说:“你怎么能这么说话呢?没礼貌!”

或者安抚在场宾客的情绪,说:“孩子还小,童言无忌嘛,别当真。”

在这里,叫叫妈妈告诉你,不管是哪种处理方式,都不利于孩子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改正缺点。

作为家长,我们要知道,在孩子童言无忌的背后,其实藏着3件事。

图片

第一件事,对于孩子来说,他看到的世界与大人看到的完全不同。

可以说,孩子的世界更真实。

我们是懂得人情世故的成年人,讲话的时候自然要有“虚伪”的成分在里面。

可孩子完全不同,他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就会说什么,完全不加修饰。

在我们认为孩子说错话,然后去纠正他的时候,他反而认为是家长说错了,内心也会非常“不服气”。

第二件事,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差,词不达意。

很多孩子总是说错话,或者说话没分寸,其实是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

一是孩子的词汇量不够多,二是他对语法不是很熟。

因此,孩子常常无法准确表达自己内心所想,所以会给大人一种“说错话”的感觉。

第三件事,孩子在故意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很多孩子从小就喜欢特立独行,包括说话也是一样。

他们总是喜欢说跟大家不同的话,用独特的口吻和表达方式,来彰显自己的个性。

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想要引起周围人的注意,所以家长如果着急去纠正的话,他只会变本加厉。

图片
根据孩子的真实情况“对症下药”

上面,我们讲到了孩子“童言无忌”背后隐藏的3件事,那么现在就请各位家长判断一下,自家孩子是哪种情况。

当我们了解了孩子讲话背后的动机后,就可以针对具体情况“对症下药”了。

下面,叫叫妈妈将给各位家长3个小建议。

图片

1、在孩子说错话的时候,利用孩子的同理心及时提醒

当孩子说话没分寸的时候,我们要先去提醒他这么说的话,别人会觉得很难过。

然后利用孩子的同理心,让他换位思考,并提问:“宝宝,如果别人这么说你的话,你会有什么感觉?”

孩子的同理心比大人要强,当他感觉到自己的话会伤害别人时,他就不会再说了。

2、引导孩子为自己说的话负责。

很多家长习惯在孩子说错话的时候批评或者指责他,这样其实不利于孩子改正错误。

当我们用强硬的态度和语言去责备他的时候,他会立马陷入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里,反而无法正面看待自己的问题。

所以,在孩子说错话的时候,家长可以先打断孩子,并且让他跟对方道歉。

事后,家长要同孩子一起,冷静地分析他错在哪里,并且要他进行反省。

3、加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家长除了从言行举止上引导孩子,还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孩子说出来的话并没有恶意,但是有句话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所以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首先,家长要多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表达方式。

其次,家长要多陪伴孩子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充分的锻炼。

图片

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作为家长,我们不可以用大人的角度去衡量他们的所说所做。

所以当孩子说了一些没有分寸的话,或做了没有分寸的事后,我们需要耐心地引导、沟通和分析,帮助孩子规范言行举止。